Linux内核定义的常量 1 初始定义 定义了你的机器上的地址转换__virt_to_phys()。这个宏用于把虚拟地址转换为一个物理地址。通常情况下: phys = virt - PAGE_OFFSET + PHYS_OFFSET
2 解压缩符号 ZTEXTADDR 解压缩器的地址地址。由于当你调用解压缩器代码时,通常关闭MMU,因此这里并不讨论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问题。通常你在这个地址处调用内核,开始引导内核。它不需要在RAM中,只需要位于FLASH或其他只读或读/写的可寻址的存储设备中。 ZBSSADDR 解压缩器的初始化为0的工作区的起始地址。必须位于RAM中,解压缩器会替你把它初始化为0,此外,需要关闭MMU。 ZRELADDR 解压缩内核将被写入的地址和最终的执行地址。必须满足: __virt_to_phys(TEXTADDR) == ZRELADDR 内核的开始部分被编码为与位置无关的代码。 INITRD_PHYS 放置初始RAM盘的物理地址。仅当你使用bootpImage时相关(这是一种非常老的param_struct结构) INITRD_VIRT 初始RAM盘的虚拟地址。必须满足: __virt_to_phys(INITRD_VIRT) == INITRD_PHYS PARAMS_PHYS param_struct 结构体或tag lis的物理地址,用于给定内核执行环境下的不同参数。
3 内核符号 PHYS_OFFSET RAM第一个BANK的物理地址地址。 PAGE_OFFSET RAM第一个BANK的虚拟地址地址。在内核引导阶段,虚拟地址PAGE_OFFSE将被映射为物理地址PHYS_OFFSET,它应该与TASK_SIZE具有相同的值。 TASK_SIZE 一个用户进程的最大值,单位为byte。用户空间的堆栈从这个地址处向下增长。 任何一个低于TASK_SIZE的虚拟地址对用户进程来说都是不可见的,因此,内核通过进程偏移对每个进行进行动态的管理。我把这叫做用户段。任何高于TASK_SIZE的对所有进程都是相同的,称之为内核段。(换句话说,你不能把IO映射放在低于TASK_SIZE和PAGE_OFFSET的位置处。) TEXTADDR 内核的虚拟起始地址,通常为PAGE_OFFSET + 0x8000。内核映射必须在此结束。 DATAADDR 内核数据段的虚拟地址,不能在使用解压缩器的情况下定义。 VMALLOC_START VMALLOC_END 用于限制vmalloc( )区域的虚拟地址。此地址必须位于内核段。 通常,vmalloc( )区域在最后的虚拟RAM地址以上开始VMALLOC_OFFSET字节。 VMALLOC_OFFSET Offset normally incorporated into VMALLOC_START to provide a hole between virtual RAM and the vmalloc area. We do this to allow out of bounds memory accesses (eg, something writing off the end of the mapped memory map) to be caught. Normally set to 8MB.
4 构架相关的宏 BOOT_MEM(pram,pio,vio) pram——指定了RAM起始的物理地址,必须始终存在,并应等于PHYS_OFFSET。 pio——是供arch/arm/kernel/debug-armv.S中的调试宏使用的,包含IO的8 MB区域的物理地址。 vio——是8MB调试区域的虚拟地址。 这个调试区域将被位于代码中(通过MAPIO函数)的随后的构架相关代码再次进行初始化。 BOOT_PARAMS 参见 PARAMS_PHYS. FIXUP(func) 机器相关的修正,在存储子系统被初始化前运行。 MAPIO(func) 机器相关的函数,用于IO区域的映射(包括上面的调试区)。 INITIRQ(func) 用于初始化中断的机器相关的函数。.
|